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当前连锁行业用工困境和相关建议(二):用工成本与精细化管控策略
最新动态
当前连锁行业用工困境和相关建议(二):用工成本与精细化管控策略
2025-08-211

近期,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,人社部就业促进司、中华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支持的“2025连锁企业用工状况专题座谈会”在北京召开。与会的16家各业态典型代表企业围绕当前企业用工遇到的问题做了深入交流,本文根据座谈会上各企业代表发言整理,将围绕“用工成本与精细化管控策略”话题展开。



一、社保公积金成本优化需要政策智慧与精细管理相结合。如某超市企业经过测算发现,最低工资标准每上涨100元,企业年度人力成本就会增加50万元,而员工实际到手收入的增幅仅为企业支出增幅的60%,这种“高成本低获得感”的矛盾亟待解决。


具体而言,连锁企业可采取两条路径合法优化社保支出:一是用足各类补贴政策,如失业保险返还、培训补贴等;二是积极雇佣政策鼓励群体,如残障人士、应届毕业生等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所有优化措施必须建立在完全合规的基础上,任何触碰红线的“逃缴”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。



二、人效提升与组织瘦身是应对成本压力的治本之策。传统连锁企业普遍存在人效低下、组织结构臃肿的问题。


连锁企业可实施“三步走”的人效提升计划:第一步,开展全面岗位价值评估,识别低效岗位;第二步,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,如AI排班系统、自动补货系统等;第三步,推行“宽幅薪酬”体系,实现多劳多得。值得注意的是,人效提升不是简单的减员,而是通过组织重构与技术创新,实现“少人高效”的良性循环。



三、灵活用工与成本结构重构能够显著增强企业成本弹性。座谈会上,某连锁企业代表分享,应根据业务特点,设计差异化用工矩阵:对于核心管理岗、技术岗,采用标准雇佣,提供全面福利;对于季节性、临时性岗位,采用灵活用工,降低成本负担;对于专业性强的岗位,探索业务外包,转移管理成本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“岗位拆分”模式,如新加坡企业盛行的“一店两主”(白天和晚上由不同团队经营),可大幅提高人力配置效率。



四、精细化成本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。令人担忧的是,许多连锁企业缺乏系统的人力成本分析体系,决策主要依靠经验判断。构建“人力成本仪表盘"应成为当务之急:一是分析各业态、各区域的人力成本占比,识别优化重点;二是测算不同用工模式的综合成本,为决策提供依据;三是建立人力成本预警机制,防止局部问题蔓延。某企业在座谈会上分享的经验值得学习:通过建立门店人力成本“红黄蓝”预警体系,总部能够及时干预高成本门店,2023年累计节省成本超千万元。



用工成本管控是一把双刃剑,过度压缩可能伤害服务品质与员工士气,放任不管又将危及企业生存。连锁企业需要在“成本优化”与“持续发展”之间找到平衡点,通过系统性的成本重构,赢得长期竞争优势。


本文根据座谈会上各企业代表发言整理,下一期将围绕“员工流动与稳定性提升建议”这一话题进行分享,敬请关注。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